“国六条”公布后,给众多的住房消费群体带来了急切的期盼,那就是房屋降价。但是如果不去分析能对房价产生必然性影响的关键性因素,盲目地期盼房屋降价,最终等来的可能会是失望。
首先,能将现有房价降下来的空间有多大。“90平方米”和“70%”规定的实施,只解决了购房总价的问题,购房单价下降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而大面积户型住宅可能会 “物以稀为贵”,其房价更具抗跌性。最近一些大面积户型住宅房价仍很坚挺,甚至有的反而涨了。“国六条”能够抑制因投机性导致的小面积户型住宅房价的飙升,其实就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由于市场地价与规定的容积率、相关的生活配套要求、房屋品质的期望,是一道开发商迈不过去的坎,换句话说,如果成本顶在这里,价格能降到哪里去呢?
从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可建土地资源的日渐减少、通货膨胀的随时可能到来等这几个方面来看,要将房价降下来,可能难以实现。如果要指望房屋再进一步降价,也许只是望梅止渴。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房价能够降下来,弱势消费群体是否都能过上好日子呢?换句话说,如果房价真的能够降下来,弱势消费群体是否都能买得起房?这也是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从目前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来看,要人人都买得起房显然是不现实的。即使能做到人人都买得起房,而众多的弱势消费群体可能又会因此而变成了一生打工就是为了拥有一份产权的“房奴”。为了拥有一份自己的产权,将要勒紧裤带吃一辈子的咸萝卜,这必定不是“国六条”颁布的初衷。其实人人都需要住房,但并非人人都要有住房产权,更何况我国的土地不是私有制,而住房产权只是70年的有限使用,为什么一定都要有自己的产权呢?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人人都有房住,比如廉租屋就是目前最好出路,暂时买不起房就先租房住也是可以的。
此外,过渡性消费与阶梯式多元化消费是必然的过程。目前我国仍处于过渡性消费与阶梯式多元化消费的过程中,即使在未来仍如此,要求住房消费“一碗水端平”也只是乌托邦式的愿望,在现实中是很难做到的。要让弱势消费群体真正过上幸福的日子,不妨把思路拓宽一些,从多方面去关心他们,使他们的生活逐步得到提高和改善,并正确客观地引导他们的消费。例如为他们设计住房消费的计划,从租住廉租屋到购买小户型住宅,再到二次以上的置业。调整消费心态,不一定要走拔苗助长、削足适履、一步到位的路子。
过去我们确定的小康目标是要“翻一番”,但都是概数,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例如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住房问题显然成了下一个目标,走一步看一步,令人感到茫然。
我们能不能也学习一下新加坡人民早期的人生规划,用一些数字来为我们的人民规划一下他们未来的小康标准,有计划有目标地帮助他们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这总比仅靠缩小住房面积来扶持弱势消费群体要好得多。新加坡人民在上世纪70年代就确定了他们人生规划,并用“一、二、三、四、五、六、七”等数字来概括。这些数字的内涵是:一是指社会的一夫一妻制,一人一个老婆或老公;二是指每家两个孩子;三是住房三居室;四是家家有汽车,故曰四个轮子;五是每周五半个工作日;六是拥有六位数的存款;七是寿命的75岁。现在如果你到新加坡去,他们的人民就会骄傲地告诉你,他们已经实现了人生需要的7个数字,虽然他们还有很多人仍住在廉租屋内,但他们都感到很幸福。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吗?